robots

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

来源: 发布:2016年05月07日 作者: 人气:1724
        舒国治先生的散文,是一种言志派的散文。这种散文为什么让很多台湾读者看到就觉得它特别的古典、古雅、这个“古’其实不来自于舒国治他的文章,他的文具,他的文笔,他那种特殊的结构,遣词造句的方法,而是有时候我觉得更多的是来自于他某种态度。这个态度是什么?比如说他这本书叫《理想的下午》,里面有一篇同名的文章就叫《理想的下午》。整篇文章不淡别的,就讲《理想的下午》是什么?这是一个很老派的传统写散文的方法。你看这种写法就把什么叫做理想的下午,这个题目——展开,一点一点拿出来讲,他没有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写杂文那样子,想要用一个推理的方法来写,也不想讲什么太大的大道理,就讲一些小事,讲一讲理想的下午要有理性的行道树等等等等,都是些你觉得花鸟虫
鱼般的东西。
        他开启了对某些人生细节中美学的感知,本来你在下午遇到雷阵雨,是很不爽的一件事,但是你经过这么一些写,你记住这种状态之后,你又会觉得你多了一个角度。一个很感性的方法来观察下午的雷阵雨。然后你好像觉得,它似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也变成一个能够接受的事情了,这就是所渭的传统散文了。它好的地方就是用文字去打开人某种特别感官的能力,把我们生活的世界用文字变得更丰富,更立体。平常我们日子也会有下午,也会有睡懒觉的时候,但是经过一篇文章的熏陶之后我们发现从此之后,我们就连睡懒觉对它的看法都不一样了。
        例如说这里面有篇文章就叫《赖床》  他说赖床,他赖床都写成了一篇文章,躺在床上,早已醒来,却无意起来。前一晚平故了八九个钟头的体态已然放够,前一晚眠寐中潜游万
里的梦,也已停歇;然这身懒骨犹愿放着,梦尽后的游丝犹想飘着。这游丝不即不离,勿助勿忘,一会儿昏昏默默,似又要返回睡境;一会儿源源汩汩,似又想上游于泥丸。身静于杳冥之中,心澄于无何有之乡。刹那间一点灵光,如黍米之大,在心田中宛转悠然,聚而不散,渐充渐盈,似又要凝成意念,构成事情。
       你看这种文字,是很现代的写法,但是你听这个节奏感似乎是有点古意的,然后他这么写赖床的这种情绪。那一刹那的状态之后,他接下来就展开来,说赖床会赖出什么东西来了。早年的赖床,亦可能凝镕为后日的深情。哪怕这深情未必见恤于良人,得识于世道。他说看有一些脸,可以精想此人已有长时没赖床了,也有的脸像是一辈子不曾赖过床。
  赖过床的脸是怎么样的脸呢?他说比较有一番怡然自得之态,像是似有所寄,似有所遥思,却又不甚费力的邪种遥想。然后他还说到赖床还分上品跟下品,要赖床赖得好,常在于赖任何事赖得好。亦即、要能待停深久。譬似过日子,过一天就要像长长足足地过它一天,而不是过很多的分,过很多的秒。那种每一事只蜻蜒点水,这沾一下,那沾一下,急急顿顿,随时看表,到处赶场,每一段皆只一起便体,是最不能亭受事情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