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obots

战神吴起

来源: 发布:2019年07月11日 作者: 人气:910

吴起(公元前440年-前381年),姜姓,吴氏,名起,卫国人。一生历仕鲁、魏、楚三国,通晓兵家、法家、儒家三家思想,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。在楚国时,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。周安王二十一年(公元前381年),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,惨遭杀害。


       著作有《吴子兵法》传世,与兵圣孙武并称“孙吴兵法”就是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的合称。唐肃宗时,位列武成王庙内,成为武庙十哲之一。宋徽宗时,追封广宗伯,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。


       吴起出生在一个“家累万金”的富有家庭。按理说,战国时代最难得的无外乎安居乐业平平安安度日。但当时就是有一股“歪风邪气”卷席了整个时代——就是务农穷死也比经商的强一百倍。吴起肯定不会务农,想通过仕途来改变自己命运。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,于是他几处周折,寻求机会期待一举成名,衣锦还乡,不料祖上积累下来的关系不是买菜的就是扛包撑船的,没有公务员的关系,仕途哪有那么容易,然倾其家产也未得一官半职,在这样的背景下,又遭乡人讥笑、诽谤,气愤的吴起听不得这些讥言诽语,一气之下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。在临逃走时,他对母亲发誓说:“不当卿相,决不回卫。”吴起先去孔门弟子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。其母病逝未还,因此被曾申赶出师门。由此可见,曾申继承了孔子和父亲曾子的儒家学说,也继承了父亲宗圣曾子大孝的品德,对孝道极为看重,对不孝之徒宁可断绝师生关系,至此与儒家分道扬镳,这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。吴起有三十几条人命背在身上,学无所成能回去为母奔丧吗?他真的不孝吗?要成就一个有多难无法想象的,曾申或许才是一个促推剂,若曾申原谅了吴起,从此事儒,还有后来的吴起吗?下面一段话是简短的记载了吴起最初的他附译文。


       吴起,战国时期卫国左氏中人也。其少时,家累千金,游仕不遂,遂破其家。乡党笑之,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,而东出卫郭门。与其母诀,啮臂而盟曰:‘起不为卿相,不复入卫。’遂事曾子。居顷之,其母死,起终不归。曾子薄之,而与起绝。起乃之鲁,学兵法以事鲁君。鲁君疑之,起杀妻以求将。夫鲁小国,而有战胜之名,则诸侯图鲁矣。且鲁卫兄弟之国也,而君用起,则是弃卫。”鲁君疑之,谢吴起。


译文如下:


       吴起,战国时期卫国左氏中人,出生于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,早年在外求官不成,耗尽全部家产。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,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,从东门逃出卫国。吴起和母亲诀别时,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:“我吴起如果做不了卿相,就绝不再回卫国。”后来吴起拜曾参之子曾申为师,学习儒术。吴起的母亲病逝,他没有回家奔丧,曾申恼怒吴起不孝,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,吴起于是弃儒学兵,侍奉于鲁国季孙氏门下。


       补充一下:上文曾子并非曾参,而就是曾申,曾子去逝那一个是公元前440年,而吴起是公元前335年,就是说吴起才五岁,所以说吴起是曾子的二子曾申的学生。


       吴起守信休妻就是一例。吴起让妻子织丝带,他看到带子宽度小于规定尺寸,就让妻子另织,妻子说:“好”。等到织成,再去量,仍然不够规定尺寸,吴起大怒,责备妻子既已许诺理应更改,为什么织的仍不够尺寸。妻子说:“我一开始织起来就不好改变了。”吴起为此要休掉妻子。妻子害怕了,就请自己的哥哥去说情。其兄说:“吴起是个度守信诺的人,他说得到就能做得到,你不要再幻想改变他的主意。”他妻子的弟弟为卫国君主看重,于是妻弟借助卫君的威权请求吴起改变主意,吴起也仍然不听。


       另史载:吴起在曾申门下勤于学业,小有名气,娶齐国大夫田居的女儿为妻。鲁国为抗击齐国的进攻,想任吴起为将,出兵抗齐,但因吴起娶齐国田氏之女为妻,担心他不肯为鲁国效力,鲁穆公一时拿不定主意。吴起听说后,一心想成就功名,就直言告诉妻子,妻子说:“大丈夫成名是千古事,我做妇人的哪能阻挡呢?”于是拔吴起佩剑刎颈自杀。史称吴起“杀妻求将”。这些都为后世人所载,哪一种才值得我们相信呢?有道无术术尚可求,有术无道止于此!如吴起是一个无道德操守之人,成就此事就茅盾了,哎,史官啊,总是留一层薄雾!


       下面是历代名人物对吴起的评价:


       李悝:起贪而好色,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。李悝是商鞅的老师,至于鬼谷子是商鞅的老师未可查。


       临武君:夫兵之所贵者,势利也;所上者,变轴攻夺也。善用之者,奄忽焉莫知所从出,孙吴用之,无敌于天下。


       鲁仲连:食人炊骨,士无反北之心,是孙膑、吴起之兵也。


       孟子:善战,如孙膑、吴起之徒。连结诸侯,如苏秦、张仪之类。 用的是之徒,儒家是看不起兵家。


       范雎:吴起事悼王,使死不害公,谗不蔽忠,言不取苟合,行不取苟容,行义不图毁誉,必有伯主强国,不辞祸凶。


       蔡泽:吴起为楚悼罢无能,废无用,损不急之官。塞私门之请,壹楚国之俗,南攻杨越,北并陈、蔡,破横散从,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。


       韩非:楚不用吴起而削乱。


       尉缭子: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?曰桓公也。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?曰“吴起”也。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?曰武子也。


       《吴子·图国》:与诸侯大战七十六,全胜六十四,余则钧解。辟土四面,拓地千里,皆起之功也。


       贾谊:吴起、孙膑、带佗、倪良、王廖、田忌、廉颇、赵奢之伦制其兵。


       司马迁:世俗所称师旅,皆道孙子十三篇,吴起兵法,世多有,故弗论,论其行事所施设者。语曰:“能行之者未必能言,能言之者未必能行。”孙子筹策庞涓明矣,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。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,然行之於楚,以刻暴少恩亡其躯。悲夫!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,与道同符,内可以治身,外可以应变,君子比德焉。


       刘向:卒至苏秦、商鞅、孙膑、吴起、李斯之徒以亡其身,而诸侯及秦用之,亦灭其国。


       班固:当时吴有孙武,齐有孙膑,魏有吴起,秦有商鞅,皆擒敌立胜,垂著篇籍。②彼孙、吴者,上势利而贵变诈;施于暴乱昏嫚之国,君臣有间,上下离心,政谋不良,故可变而诈也、急城杀人盈城,争地杀人满野。孙、吴、商、白之徒,皆身诛戮于前,而国灭亡于后。报应之势,各以类至,其道然矣。


       曹操:吴起贪将,杀妻自信,散金求官,母死不归,然在魏,秦人不敢东向,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。


       曹丕:祸夫吴起。智小谋大。西河何健。伏尸何劣。


       葛洪:孙吴韩白,用兵之圣也。


       司马贞:吴起相魏,西河称贤;惨礉事楚,死后留权。  


       张说:光乘积学而善谋,求之古人,吴起、韩信敌也。 


       白居易:昔有吴起者,母殁丧不临。嗟哉斯徒辈,其心不如禽。


       唐彦谦:贪名笑吴起,说国叹苏秦。


       《旧唐书》:凡言将者,以孙、吴、韩、白为首。


       《幼学琼林》:孙膑吴起,将略堪夸;穰苴尉缭,兵机莫测。


       曾巩:战国之游士则不然。不知道之可信,而乐于说之易合。其设心,注意,偷为一切之计而已。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,言战之善而蔽其患。其相率而为之者,莫不有利焉,而不胜其害也;有得焉,而不胜其失也。卒至苏秦、商鞅、孙膑、吴起、李斯之徒,以亡其身;而诸侯及秦用之者,亦灭其国。其为世之大祸明矣;而俗犹莫之寤也。


       张预:孙子曰:“视卒如爱子,故可与之俱死。”起与士分劳苦。又曰:“辅周则国必强。”起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是也。


       徐钧:兵书司马足齐名,盟母戕妻亦骇闻。


       于石:吴起为鲁将,杀妻殊不仁。乐羊伐中山,食子太无情。


       陈元靓:兵尽其法,士尽其力,西河建功,魏侯守国,旡以恃险,弗如在德,致君一言,干戈乃息。 李贽:吴起用之魏则魏强,用之楚而楚伯。


       黄道周:吴子忍人,怒诛笑谤。母死不归,杀妻求将。曾子薄之,鲁君疑放。然而用兵,穰苴不让。甘苦与同,士卒乐仗。守魏西河,秦畏东向。在德一言,圣贤度量。魏人忌之,去为楚相。北并南平,功在人上。惜犯贵宗,终令身丧。


       丁耀亢:吴起,名将也。在德不在险之一言,亦似闻道者欤?急功名而杀其妻,何残贼乎!


       黄彭年:同甘苦,问疾病,卒伍和睦,上下一心,宽也,吴起近之。


       郑观应:古之所谓将才者,曰儒将、曰大将、曰才将、曰战将。……孙膑、吴起、白起、耿弇、杨素、慕         容绍宗、李光弼、马燧等,才将也。


       郭沫若: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,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,作为政治家与商鞅并称的。


       现在我们来看看吴起的一生有多牛逼,吴起大大小小经历七十六战,无一败绩。全能人才,无论政治还是军事,关键是他去哪国哪国强大,为鲁将,鲁胜齐;为魏将,尽占秦之河西之地;为楚将,南占百越,北灭陈蔡,尽退三晋与秦;平生与诸侯76战64胜余12战和解。但最后在战国三大名将(王翦,廉颇,李牧)中都没有吴起。


       公元前412年,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。鲁穆公想任用吴起,但吴起妻子是齐国人,穆公疑。吴起渴望功成名就,于是杀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。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,率军大败齐军。后来鲁穆公对吴起产生了怀疑,免去了吴起的官职。而吴起的主公季孙氏也因懈怠宾客被杀,经人劝说,吴起离开鲁国投奔魏国。未能尽孝母亲和杀妻是吴起一生的污点,母亲去逝,身负三十人命案,不敢回卫应该是存在的实事,那么杀妻,是吴起的本意,还是鲁穆公或门下人的授意呢?从吴起倾其家产入仕未成,先后事三国君主而未以善终,吴起一生是一个奇人,但在人与人间的处事欠周旋,智商高情商不高,又不尽然,他对士兵爱若子,能同食同住弃马与兵同行,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分裂。然既成实事,定为后人诟。


       魏武侯曾向吴起询问国君继位后第一年称作“元年”的含义,吴起回答说:“元年就是国君必须要行事谨慎。”魏武侯问:“如何行事谨慎?”吴起说:“君主必须端正自身。”魏武侯又问:“君主应当怎样端正自身?”吴起回答说:“君主要明智,心智不明的话有什么办法能端正自身呢?那应当广开言路并从中选择,使自己的心智聪明。古代的君主一开始处理国政时,士大夫如有进言、士人如有请见、百姓如有请求,君主一定会满足他们,公族如果有人来请安问候一定接见他们,四方有人来投奔都不拒绝,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、双眼不受蒙蔽的方法;君主分赏俸禄必须要周到,使用刑罚必须要恰当,一定要宅心仁厚,时常惦记着百姓的利益,消除百姓的祸患,这样就不会失去民心;君主自身的作风要正派,亲信的大臣必须亲自挑选任用,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职务,管理百姓的权力不能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中,这样君主就不会失去权力,这都是《春秋》中的嘱托,也是君主继位后第一年必须要做的大事。” 


       魏武侯处理政事得当,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。魏武侯退朝后面带喜色,吴起上前对他说:“有人曾把楚庄王的话告诉过您吗?”魏武侯问:“楚庄王是怎么说的?”吴起回答说:“楚庄王处理政事得当,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,退朝后他面带忧色。申公巫臣上前询问其原因,楚庄王说:‘我处理政事得当,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,我深感忧虑。忧虑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话中,他说过:“诸侯中能得到师傅的可称王得天下,得到朋友的可称霸诸侯,得到提出疑问的人的能够保全国家,自行谋划而没有谁能比得上的会灭亡。”现在凭我这样的本事,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,我的国家将要灭亡了!因此我深感忧虑。’楚庄王因此而忧虑,而您却因此而高兴。”魏武侯后退了几步,拱手向吴起拜了两次说:“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我的过错啊。”


       这样一个吴起,实在让人难以理解,为了功名竟杀妻以示忠心,其真实性已被尘封的历史掩盖不得而知具体真相。


       前409年,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,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、元里并筑城。次年,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,一直打到郑县。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,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。在与秦军作战期间,吴起从不自视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,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,用树叶遮盖身体来躲避霜露的侵袭。这样加上前412年被公子击占领的繁庞(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),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,并在此设立西河郡。经翟璜推荐,由吴起担任首任郡守。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,向子夏学习儒家思想,并改革魏国兵制,创立武卒制。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,为抵御秦国的进攻,修筑了吴城(今山西省孝义市西南)。吴起不但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,而且是一个坚定的政治革新家。他执法公平,赏罚分明,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,得到了下层的拥护和支持。他整顿官吏,安置百姓,鼓励生产,充实府库,改革旧习,成绩很显著,使西河成为抗击秦、韩两大国的坚强屏障,他在西河享有很高的声誉。


       前389年,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。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,外加战车五百辆、骑兵三千大败秦军。


       前387年,魏武侯以吴起为将,率军讨伐齐国至灵丘(山东省滕县东)。


       吴起在西河的政绩,并沒有得到魏文侯的充分赏识,他沒有被进一步提拔和重用。加之魏国的奴隶主复辟势力还相当大,魏文侯去世以后,魏武侯立为国君,他完全抛弃了法家的政治路线。他听信宠幸的大臣王错对吴起的诽谤中伤,解除了吴起西河郡守的职务。当吴起被召离开西河,走到西河郡边界岸门地方时,回顾几年来的苦心经营,内心极其痛苦,忍不住洒下了眼泪。他的仆人问他为什么这样难受,他愤慨地说:“如果国君信任我,放手让我去干,魏国就会富强,秦国就会灭亡,西河可以成为王者(统一天下)的基础;如今国君听信坏人对我的诽谤中伤,不再信任我,西河不久就要属于秦国了。


       吴起在魏国不得安身,被迫跑到楚国。楚悼王(名类,公元前401年一公元前381年在位)早就听到吳起的名声,对吴起所推行的法家路线很咸兴趣。吴起一到楚国(大约公元前385年),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,一年后升任令尹。(楚国的最高官职,掌握军政大权,相当于魏国的相)实行变革。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具体措施有:


       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,使官民都明白知晓。


       凡封君的贵族,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;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,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。


       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,削减官吏俸禄,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。


       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,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。


       统一楚国风俗,禁止私人请托。 


       改“两版垣”为四版筑城法,建设楚国国都郢(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)。


       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,向南攻打百越,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、苍梧郡一带。 公元前381年,楚国出兵援助赵国,与魏军大战于州西(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以西)。楚军穿越梁门(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),驻军林中(位于梁门以北),饮马于黄河,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西北)的联系。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,火攻棘蒲(今河北省魏县南),攻克黄城(今山东省冠县南),楚、赵两国大败魏军。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,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,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。


       前381年,楚悼王去世,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。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,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,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,大喊:“群臣叛乱,谋害我王。”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。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,将被诛灭三族。楚肃王继位后,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,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。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。吴起死后,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。


       吴起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《吴子兵法》。在《吴子兵法》中,吴起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,对内修明文德,对外做好战备,两者必须并重,不可偏废。在政治、军事并重的前提下,吴起更重视政治教化,用道、义、礼、仁治理军队和民众。吴起还从战争起因上将战争分为义兵、强兵、刚兵、暴兵、逆兵等不同性质,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,反对穷兵黩武。 


       唐朝开元十九年(731年),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,它以周朝开国丞相、军师吕尚(即姜子牙)为主祭,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,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,“燕王昌国君乐毅”便是其中之一,同时代被列入“武庙十哲”的只有乐毅、白起而已。及至宋代宣和五年(1123年),宋室依照唐代惯例,为古代名将设庙,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吴起。在北宋年间成书的《十七史百将传》中,吴起亦位列其中。


       张献忠屠川就不是历史史事,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,组织川人抗清,清军非常艰难打进四川,清兵所到,将川人屠杀所剩无几,同事将此事嫁祸给张献忠的,嘉定三屠,杨州十日,如果你细心的去比对那个段历,或许你会找到真实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