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obots

敦煌:穿越千年的惆怅

来源: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 发布:2015年07月06日 作者: 人气:1704
敦煌是如此无奈,于盛世被建造、被呵护、被尊崇,于乱世被发现也被抢掠,而在这之间,只有被风沙不断侵蚀风化。社会要它的意义,它便存在;社会要它的物质,它便被摧毁;社会遗弃它的时候,它便只能任由自然摆布玩弄。教煌不过是一个历史与文化的缩影,一切文化都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需求,依托下一定的形质。在那个时代,文化和精神二者合一,形质不过是附属。而几个时代之后,精神只能被后代中少数人揣测,形质本身被简单粗暴地视为了资本。犹如社会的车轮向前滚动一个轮回,车轴又回到原来的角度,位置却已远离了最初,再也不会回去。
敦煌是如此无奈,于盛世被建造、被呵护、被尊崇,于乱世被发现也被抢掠,而在这之间,只有被风沙不断侵蚀风化。社会要它的意义,它便存在;社会要它的物质,它便被摧毁;社会遗弃它的时候,它便只能任由自然摆布玩弄。教煌不过是一个历史与文化的缩影,一切文化都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需求,依托下一定的形质。在那个时代,文化和精神二者合一,形质不过是附属。而几个时代之后,精神只能被后代中少数人揣测,形质本身被简单粗暴地视为了资本。犹如社会的车轮向前滚动一个轮回,车轴又回到原来的角度,位置却已远离了最初,再也不会回去。
公元前111年,汉武帝在敦煌建郡,从此,敦煌便成为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通的门户。十六国时期,中原战乱,西域不稳,而敦煌恰恰成为相对安定的中间地带,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以及佛教徒开始在敦煌驻足。
公元366年,有位叫乐樽的僧人云游到呜沙山东麓脚下,此时,太阳西下,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,他举目四望:在茫茫戈壁的了无生息中,祁连山的雪水顺党河峡谷深入干渴的大漠;鸣沙山漫漫沙障,幻化无穷;三危山立石层层,有如千佛;傍晚时分,一派空灵,夕阳放射出万道金光。一心修开的乐樽被这奇妙的佛光景象感动,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。他向着西方俯首叩拜,立志在此开窟恃佛、拜佛修行。于是,他请来工匠,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。从此,这三危胜境成为了佛门圣地,佛门弟子、达官贵人、商贾百姓、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,大大小小洞窟内佛像数量逐渐增至近千尊,因此,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千佛洞。在4世纪至14世纪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千佛洞的朝拜者络绎不绝,香火不断,经久不衰。而在古时,敦煌鸡沙山又被称为漠高山,山下有漠高乡。千佛洞在漠高山下,属漠高多管辖,所以千佛洞又被称为奠高窟。
自乐樽开窟时间过去1600年,莫高窟在唐代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期,这个时候的奠高窟,已经有“窟室千余龛”,说它是佛教圣地,实在名不虚传。
然而,在明朝政府关闭嘉峪关后,敦煌地区的居民全部内迁,莫高窟就此在几百年当中无人管理,日渐萧条。